【记者调查】蔚来汽车:困于亏损的“生死之年”
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王红 刘晓东
2025年3月22日,蔚来汽车(NYSE:NIO)发布了2024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。数据显示,蔚来第四季度净亏损71.1亿元,全年净亏损高达224亿元,创下历史新高。这家曾被寄予厚望的造车新势力,如今深陷“卖得越多亏得越狠”的怪圈。面对市场竞争的残酷洗牌,蔚来的未来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质疑。
亏损黑洞:规模与成本的失衡
蔚来的亏损并非新问题,但2024年的数据揭示其矛盾进一步激化。
首当其冲的是,销量增长难掩盈利困局。2024年,蔚来交付22.2万辆汽车,同比增长38.7%,营收达657.3亿元,同比增长18.2%。然而,每卖一辆车平均亏损约10万元,全年净亏损同比扩大8.1%至224亿元。销量与亏损同步攀升,暴露出蔚来成本控制的致命短板。
其次,在研发与换电上,蔚来存在高投入和低回报的严峻局面。2024年,蔚来研发投入130.4亿元,占营收近20%。然而,其自研芯片与智能驾驶系统被用户诟病“表现不如华为、小鹏”。更沉重的负担来自换电业务——全国3100座换电站中,仅上海个别站点盈利,单站日均服务不足50次,年亏损超百万元,累计亏损已超千亿。
第三,在战略上,蔚来也处于高端化与下沉市场的两难问题。蔚来的多品牌战略被寄予厚望,但现实却是一地鸡毛。子品牌乐道L60瞄准20万-30万元市场,首月销量仅832辆,次月爬升至4319辆后断崖下跌,2025年3月周销量不足千台,与小米SU7首月7058辆形成鲜明对比。萤火虫定位10万元级市场,因电池规格与换电站不兼容,被迫转战欧洲,但面临比亚迪海鸥、五菱缤果的碾压式竞争。
记者了解到,蔚来品牌2024年毛利率仅11.9%,远低于理想的20.5%。其30万元以上车型销量占比不足30%,品牌溢价持续崩塌,而竞争对手通过增程式技术、生态化服务抢占用户心智。
换电模式:护城河还是无底洞?
蔚来豪赌换电模式,但技术迭代与成本压力正吞噬其优势。
一方面,技术优势弱化。800V高压快充已实现“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”,固态电池量产在即,换电的“3分钟满电”优势逐渐失色。用户还需承担电池租金(75度电池月租728元)和高峰时段超100元的服务费。
另一方面,财务不可持续。换电站日均需60-70次服务才能盈利,实际仅28次,单站年亏损超百万。截至2024年底,换电业务累计亏损超千亿,成为财报最大拖累。
断腕求生:裁员、节流与资本续命
为应对危机,蔚来启动多项自救措施。2025年3月,蔚来裁员约10%,涉及销售、售后及服务部门,部分区域裁员比例高达50%。同时,合并蔚来与乐道交付渠道,精简手机业务团队。
此外,宁德时代近期向蔚来能源注资25亿元,双方计划共建全球最大换电网络,试图对抗比亚迪的“超充”技术。但市场质疑此举仅是延缓危机,而非根本性解决方案。李斌将盈利时间表从2026年提前至2025年第四季度,要求各部门设定ROI指标,并推动零部件平台化以压缩成本。
行业镜鉴:新能源赛道的生存法则
蔚来的困境,折射出行业洗牌的残酷逻辑。
如果以规模效应为王,理想汽车通过增程式技术已实现盈利,问界依托华为生态销量也实现了破局,但蔚来,仍未找到成本与规模的平衡点。
如果以技术普惠性决定生命力为策略,换电模式因高成本难以普及,快充技术则更容易被市场接受。蔚来的“孤岛式创新”,正在被主流技术路线边缘化。
【记者采访手记】:蔚来还有未来吗?
2025年被视为蔚来的“生死之年”。若乐道销量突破10万辆、换电站利用率提升、现金流缺口收窄,或能复刻特斯拉2019年的盈利拐点。但现实是,其现金储备仅剩419亿元,流动负债高达623亿元,资产负债率攀升至87.45%。在竞争对手加速收割市场之际,蔚来的时间窗口正急速关闭。李斌的“翻盘梦”,或许终将成为新能源狂潮中的一则警示寓言。
推薦
-
-
QQ空間
-
新浪微博
-
人人網
-
豆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