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猴痘病毒”列入最高警报!江苏疾控最新回应

作者: 刘晓东 【 原創 】 2024-08-26

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(记者刘晓东)江苏消息:8月以来,猴痘疫情已经从非洲扩散至欧洲和亚洲,世卫组织更是拉响最高警报,将猴痘疫情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警告称新一波猴痘疫情存在扩散风险,有可能会再次跨越国界蔓延至全球。

 

什么是猴痘?感染后有何症状?我们该如何预防?8月24日,江苏省疾控中心应急办有关专家就此进行了解读。

 

 

1.jpg



什么是猴痘?

 

据专家介绍,猴痘是一种人畜共患病。猴痘病毒属于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,与我们熟悉的天花病毒同属痘病毒科,因此猴痘又称猴天花。


1958年,哥本哈根国家血清研究所首次发现猴痘病毒,1970年9月刚果共和国确诊首例人感染猴痘病例,该病例为一名9个月大的儿童,最终因其他感染而死亡。此后,猴痘表现出区域流行特征,主要流行于中非和西非国家,但当时被认为是一种罕见自限性疾病,因此没有引起太多关注。

 

2022年,欧洲、美国等非流行国家爆发猴痘后不断扩散,2022年7月23日,猴痘首次被列为“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”,全球100多个国家都未能幸免。随着病例逐渐减少,2023年5月猴痘疫情宣布取消。没想到,2024年8月14日,猴痘疫情在全球多地再次卷土重来。

 

猴痘病毒主要有两个进化分支,即中非进化支(分支I)和西非进化支(分支II)。一般来说,西非猴痘感染在人类和非人类灵长类动物中症状较轻,大约感染死亡率1%,中非分支感染死亡率11%。


据疾控专家介绍,世界卫生组织(WHO)认为猴痘病毒II分支,是导致2022-2023年欧美国家出现猴痘疫情的罪魁祸首。今年8月份的猴痘疫情,WHO认为是猴痘病毒I分支是导致刚果(金)及非洲等多个国家引发疫情病例增加的主要原因。

 

传播方式与临床表现

 

据了解,猴痘病毒主要经黏膜和破损皮肤侵入人体。通过直接接触病例的病变皮肤、黏膜传播;或者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、长时间近距离吸入病例呼吸道飞沫传播;也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呼吸道分泌物、病变渗出物、血液及其他体液;或被感染动物咬伤、抓伤感染传播。

 

感染猴痘病毒后,潜伏期为5-21小时,常见的是6-13小时,病程约2—4周。发病早期会出现发热、寒战、头痛、嗜睡、乏力、背部疼痛和肌痛等前驱症状。可出现浅表淋巴结肿大,如颈部、腋窝、腹股沟等。

 

患者发病后1-3小时会出现皮疹。皮疹经历从斑疹、丘疹、疱疹、脓疱和结痂几个阶段,部分患者会出现并发症,包括皮损部位继发细菌感染、呕吐和腹泻引起的严重脱水、支气管肺炎、脑炎、角膜感染等。

 

“没有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对猴痘病毒普遍易感,但既往接种过天花疫苗的人群,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力。 ”疾控专家说。2023年,江苏猴痘病例最高曾达到50多例,今年,为未雨绸缪,江苏省疾控中心已经联合相关部门对全省猴痘疫情开展风险评估。

 

如何预防猴痘病毒?

 

疾控专家提醒,近期出境旅游的人员,要关注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猴痘疫情信息,不接触啮齿类、灵长类等动物,避免亲密接触可能来自疫区人员。如果出现发热、皮疹、疱疹等症状,应及时就医,并告知医生相关病史。

 

其次,要保持良好个人卫生习惯。勤洗手,尤其是在接触到公共物品后。不要用手频繁触摸眼睛、口鼻等部位,以免病毒通过手部传播。

 

如家人、朋友确诊猴痘,要注意个人防护,不要与患者密切接触,同时避免接触患者使用过的衣物、床上用品、毛巾和其他生活用品,避免公用卫生间。






阅读

推薦

  • QQ空間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網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術支持: 淘福
  • 首页
  • 手机版
  • 电脑版
  • 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