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文化中的西安旅游新模式 古老秦腔更现新活力

作者: 张愉乐 【 原創 】 2023-10-27

   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(记者 刘易雄 王占会 通讯员 张愉乐 张渌)陕西消息: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,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。秦腔是我国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,带有浓郁的关中地域气息和文化特色。近年来,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、非遗保护中心、文化馆等部门在文旅融合的大趋势下,不断创新传统非遗与旅游产业的多维度空间,逐渐开创出崭新的发展平台。

   “非遗+旅游”新模式,秦腔表演走进景区。西安结合景点大雁塔和地方戏,排演了历史剧《大唐玄奘》。通过对玄奘取经故事的讲述,将长安历史、玄奘经历与高昂悲壮的秦腔音乐相结合,因地制宜整合特色文化及景区资源。讲好地域故事,助力景点建设,推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得到传承、弘扬。

图片3.png

   创设文化品牌,增强内动力。早在二十世纪初期,西安就成立了以“移风易俗”为宗旨的陕西易俗社,迄今已有百年历史,百年易俗社也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。近年来,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持下,易俗社建造完成了专属的特色文化街区,其中包含大剧院、社剧场、博物馆、室外戏台等,同时开始制作和销售文创及周边产品。此外“三意社”等秦腔班社,还会进行小规模的流动演出,吸引了不少外地游客专程前来一睹街头秦腔的风采。

图片4.png

   沉浸式互动体验,突破原有演出形式。演员和观众的互动反馈,是舞台演出中重要组成部分。“民风淳朴性彪悍,秦腔花脸吼起来。台下观众心欢畅,不怕戏台棚要翻。”戏曲作为俗文学,从民间艺术发展而来,多讲述家长里短的日常琐事,受众跨度大、范围广。西安大唐不夜城、“长安十二时辰”主题街区沉浸式IP的成功,大大刺激了文旅消费的新潜力、新市场。关于秦腔戏曲的沉浸式体验,不少地区已经开始初步实行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。游客和观众近距离感受戏曲表演之后,更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兴趣。

   以秦腔非遗文化载体,立足于文旅融合的平台,为传统文化赋能,促进戏曲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。西安不断加快推动传统文化与新兴产业联动发展,注重挖掘文化内涵的同时跟上时代快速发展的步伐,进一步打造具有西安地域特色的文旅共赢的崭新名片。

0 阅读

推薦

  • QQ空間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網

  • 豆瓣

取消
技術支持: 淘福
  • 首页
  • 手机版
  • 电脑版
  • 会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