喜迎国庆,名家刘弘奇还原再现《千里江山图》!

2022-09-30

2022年什么颜色、什么舞蹈、什么名画最火?

 

三个不同的问题,答案却是出奇的统一:那就是春晚舞台陶醉所有国人的舞蹈诗剧——只此青绿《千里江山图》!

 

青绿色的妆容,绝色的舞姿,唯美的舞台,演活了“展卷、问篆、唱丝、寻石、习笔、淬墨、入画”7个篇章,也演活了一部909年前的旷世名画《千里江山图》!不仅展现了崛起的大国文化自信,更是给人们留下念念不忘的视觉惊艳!

 

念念不忘,必有回响!

 

10月1日是国庆73周年,恰逢党的二十大也即将召开,在这普天同庆时,“现代山水画第一人”李可染大师的第三代传人刘弘奇先生,精心还原再现《千里江山图》,供读者们一饱眼福。



0 (1).gif

 


01

 

关于《千里江山图》的小故事

 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TOP


看过2022年春晚 “只此青绿”这部舞蹈诗剧的人们,大多已经了解《千里江山图》是年仅18岁的王希孟唯一的传世之作。

 

这幅画,用一幅整绢画成,纵51.5厘米,横1191.5厘米,差不多有4层楼高。原版无作者款印,上有清乾隆题诗一首,后隔水有北宋蔡京跋一,尾纸有元李傅光的题一。打开卷轴包首,引首即可见朱红印章数枚,以及卷首题诗。全卷共钤鉴藏印30余方。

 

据蔡京的题跋写道,出生于公元1096年的王希孟,在北宋政和年间(公元1111-1117年)是北宋画院的学生,但天资聪颖,得到了宋徽宗的欣赏和指点。后历时半年,于公元1113年4月,完成这部旷古巨作并献给宋徽宗。但完成这幅巨作后不久,王希孟便英年早逝。18岁翩翩才华少年,如同流星一般消失于历史的天空,留下各种版本的迷团。

 

历经909年的沧桑辗转,幸好《千里江山图》得以留存,成为中国十大名画之一,也让我们在今天,还能见识到宋代青绿山水画中的TOP(顶流)。 


02

 

 “青绿山水”迄今无人能及

随意截取一帧皆可独立成画 

 

《千里江山图》是典型的青绿山水作品。

 

“青绿”,是中国山水画技法中发展较早的一种着色方法,一般用石青、石绿等矿物质为主要颜料,敷色亮丽,极具装饰性,被称为“青绿山水”。


早在隋唐时期,展子虔、李思训、李昭道等都很擅长青绿山水画。但纵观宋代画坛,虽然也有一些画家用此法创作,从目前存世作品看,尚无一件可以超越《千里江山图》卷。这幅画将青绿一体精密不苟、绘画的工整和精细发挥到了极致,将院体山水推到了一个迄今无人能及的高度。

 

《千里江山图》长卷,大致可分六段,每段以水面、游船、沙渚、桥梁相衔接或呼应,描绘了祖国的锦绣河山。

 

开卷首段,是近山远水。近处高山之巅直插云际,峰峦冈阜延伸而下,与远处辽阔的水面相接,水天之际几重远山,一抹如带。

 

第二段以山景为主,间有瀑布峡谷,院落舟桥。特别是那座横卧江面的木构梁柱式亭桥,宛如垂虹,十分壮观。

 

第三段,从连接长桥的临江坡峦开始,出现许多港湾,绿田阡陌。其中有捕鱼、荡舟、村居、行旅等生活劳作场景,尤为生动精彩。

 

第四段,山势逐渐趋向高峻、时见突兀而起的峰峦,环境僻静,行人稀少。一座横跨山溪的拦水坝,上面构建一水磨房,使寥阔的山川增添了不少生活气息。

 

第五段,以坦荡的平远景为主。有四面环水的小岛,植满绿树的土坡,沙渚村舍林立,高士亭阁赏景,水面渔人撒网,显然是秀丽繁华的江南水乡风光。

 

最后一段,山势由低及高,从平缓坡岸到起伏丘陵,至最后孤峰陡起,直刺长空。中远景一片江水浩渺,境界雄奇壮阔。

 

纵观长卷,你会发现,画里的每一座山、谷、丘、水,都有着不同的模样,形态各异的山石树木,随便截取一帧都是一幅独立的精美之画。

 

03

 

名家刘弘奇还原再现《千里江山图》

细细欣赏迷人的青绿山水图

 

这幅传世名作,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。

 

数年才展出一次。即便是故宫内部研究人员,也很少一睹画卷真容。因为画卷上的石青石绿是矿物原料,颜色很厚,年代久远太过脆弱,所以,《千里江山图》的每一次展开,都需审慎决定。

 

为了让更多的学子方便临摹、传承,同时也让更多喜爱“青绿山水画”的国人在生活中可以欣赏和收藏,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任教艺术大课的著名画家刘弘奇,精心创作、还原再现了《千里江山图》最经典的“青绿”画卷,在国庆和党的二十大即将召开之际隆重展出,也以此表达他作为一位画家和老师的祝福和情怀。

 


刘1.jpg图为《千里江山图》其中一幅。画家/刘弘奇



这是刘弘奇创作还原的《千里江山图》卷的其中一幅。

 

刘弘奇说,创作《千里江山图》的难点,在于构图精密、用笔精当、用色精细。

 

以创作的这五幅《千里江山图》为例。

 


刘2.jpg

图为《千里江山图》四幅画卷。画家/刘弘奇



绘画中,会用到中国画中的“三远”——高远、平远、深远等多种构图方式,使画面跌宕起伏,富有强烈的韵律感,引人入胜。

 

画中千山万壑,大小高平,争雄竞秀,浩浩无涯,俱浸于大江之中。山间曲径通幽,房舍屋宇点缀其间。草木葱茏,远树朦胧。水榭楼台,水磨长桥,各依地势,与山川湖泊相辉映,意境开阔,气象恢宏。

 

长卷中,从始至终有一曲折的蛇形小道贯穿其中,图中山、水、桥、亭、村落、栈道、人物皆围绕这条山道而布置。故虽景物众多,连绵无尽,然都循循可寻,使各段山水既相对独立,又相互关联,巧妙地连成一体,皆可行、可望、可游、可居,灵活地体现了“景随步移”的艺术效果。

 

 “这幅画卷的创作难点,还体现在用色精细上。”刘弘奇告诉记者,虽然画卷以青绿为主色调,但在施色时需要注重手法的变化,色彩或浑厚,或轻盈,间以赭色为衬,使画面层次分明,色如宝石,光彩照人,艳而不俗。

 

纵观全卷,整个画面统一于大青绿的基调之中。远山近水、山村野市、鱼艇客舟、桥梁水车、乃至飞鸟翔空、细若小点,无不出以精心,运以细毫,把中国画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了极致。


新时代的中国繁荣富强,已实现全面小康。


美丽乡村的新画卷,在中国大地上徐徐展开。


千里江山如画,礼赞盛世华诞!


欢迎读者们给本报评论版留言,告诉我们,您为喜迎国庆和党的二十大做了什么?分享您的所思所想,也让您上本报的头条!(本文作者:中国摄影新闻通讯社记者 刘晓东)




0 0評論

推薦

  • QQ空間

  • 新浪微博

  • 人人網

  • 豆瓣

相關評論

取消
技術支持: 淘福
  • 首页
  • 手机版
  • 电脑版
  • 会员